
重慶廣電第1眼TV: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已建設五周年,四川在推動“雙圈”產業協同升級、要素高效流動和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將如何進一步發揮優勢,實現新突破?
董衛民(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媒體朋友喜歡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報道為“中國經濟第四極”,這是很好的期許。5年來,我們與重慶以“一家親”的深厚情感,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共同跑出了積厚成勢、整體躍升的強勁勢頭。從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經驗來說,“一體化”和“高質量”是雙方密切合作的關鍵詞,也是做好下一步工作的關鍵抓手。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努力尋求“三個突破”。
一是發揮戰略腹地優勢,在產業建圈強鏈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求突破。我們將協同共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等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的雙圈產業生態。力爭到今年底,兩省市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集群規模突破1.7萬億元、裝備制造產業規模突破1.3萬億元、先進材料產業規模突破1.5萬億元。我們將協同布局未來產業先導區,突出抓好人工智能、低空經濟、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打造成渝低空經濟帶,擴容提質成渝“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目前,成渝之間通航載客航線已運營3條,接下來還有更多的低空航線投入運營,“打飛的”吃火鍋、看熊貓將會走進越來越多川渝百姓的生活。
二是發揮內需潛力優勢,在暢通經濟循環上求突破。中央把擴內需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第一位任務,成渝地區迎來了難得的政策窗口期。從持續拓展投資空間看,今年兩省市共建32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7萬億元,較去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從鞏固提升消費優勢看,川渝輻射西部地區近4億人口的廣闊市場,已經開通了70余條精品旅游線路,隨著川渝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不斷深化,雙城經濟圈更加宜居宜業宜游,大家在這里辦事和生活更加安心放心舒心。
三是發揮要素成本優勢,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求突破。依托戰略腹地、廣闊市場、比較成本等獨特優勢,我們加快打造與“經濟第四極”相匹配的一流營商環境。我們將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大力降低企業融資、用能、物流等經營成本;以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在共同投資、聯合招商、合作創建開發區等領域探索新模式,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以高水平開放集聚高端要素,推進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深化擴大服務業開放綜合試點,持續推動成渝地區與國際市場“雙向奔赴”。(記者 劉佳 李欣憶 整理 攝影 歐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