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縣供銷社加大聯合社作為,堅持基層供銷合作社和直屬企業同步并重發展,推進集團網絡運行,做強了“一體化”服務功能。
一、立足城鄉市場,培育一體化市場主體
該縣供銷社正確處理基層供銷合作社組織存在的基礎與龍頭企業功能載體關系,從縣情出發,堅持同步、同力推進基層供銷合作社和直屬龍頭企業的恢復和重建工作。一是建立“中心基層供銷社”組織體制。基于市場規模和經營資源,該縣在縣域劃分經濟片區,建立獨立核算“中以基層供銷合作社”組織。以中心基層供銷合作社為軸心,在所轄片區鎮建立半獨立核算“鎮級供銷合作社”,在被撤鄉鎮和距離場鎮5公里以上行政村建立報賬制“村級供銷合作社”,形成經濟片區三級供銷社基層組織網絡。目前,全縣共有中心基層供銷社10個、覆蓋所有經濟片區,共有鎮級供銷社31個、覆蓋100%的鎮和街道辦事處,共有村級供銷社72個,覆蓋40%、輻射80%的行政村。二是建立“集團經營型”網絡龍頭企業。該縣按照基層業務需要,整合社內外力量,優化資源配置,對直屬企業實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造,把平昌縣復合肥廠、平昌縣日用雜品和廢舊物資回收利用公司、貿易貨棧改造為農業生產資料、煙花爆竹、工副食品龍頭企業,對接中心基層供銷合作社,開展一體化網絡經營服務。三是組建“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該縣與四川省蜀茶實業集團公司聯合控股,組建蜀茶秦巴茗蘭科技有限公司,帶動基層社以“三社融合”方式建立茶葉產業經營實體3個,經營茶葉7000余畝。組織聯新商務服務公司參股平昌縣翰林酒業有限公司,開發5款供銷合作社品牌白酒,帶動基層供銷社開發高粱種植基地5000余畝。
二、立足市場消費,建設一體化經營網點
全系統堅持“縣社主導、項目統籌、分級建設”的建設思路和“龍頭網點獨資建、骨架網點合作建、終端網點加盟建”建設方法,大力實施新網工程、農業社會服務化服務體系、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等市場工程項目,已建成兩端兩網網點820多個,遍布城鄉。一是配送調控中心。按照縣社設置的經營類別,龍頭企業在縣城建設配送中心、中心供銷合作社在區域建立調控中心36個,發揮儲備、配送、調劑功能,連接網絡層級,開展網絡服務。二是鎮級中心網店。對接龍頭企業、中心供銷合作社配送調控中心,在鎮級建設相應中心網店124個,負責當地網點周轉期商品飽和庫存,在鎮內開展直營和調劑工作。三是城鄉兩端網點。中心供銷合作社以聯合、合作、加盟等組織方式和辦綜合服務社、專業連鎖店、方便店等形式,合理布局、發展工業品下鄉終端網點和農產品、再生資源收購始端網點660多個,為城鄉居民提供了功能性服務。
三、立足經營規模,組建一體化經營隊伍
該縣堅持人員與組織規模、業務規模相匹配原則,打造一體化經營隊伍近1000人。一是嚴格管理內設職能。按照縣委編辦“三定”方案,用好招錄政策,充實縣聯社26名定編人員。按照縣委縣政府賦予的職能,采取以職定崗、以崗定人、以人定責的辦法,健全機關運行規則和紀律,嚴格管理機關人員,提高機關工作效能。二是定額設置行管人員。根據直屬企業和基層供銷合作社經營規模,設置管理人員編制5至10名,實行定職、定崗、定人管理。按照“職能不減、人員不增”的配置原則,以“精簡機構、合并職能、增加兼職”的辦法改革企業管理機構,把富余人員充實到業務一線,降低管理成本。三是分類管理經營人員。建立“全員目標管理、分類考核計酬”經營責任制,企業行管人員按“崗位+分管領域成效”,龍頭企業配送中心、中心供銷合作社調控中心人員按“崗位+績效”,鎮級中心店經營人員按“業績提成+崗位補貼”,終端網點人員按“業績提成”的分配機制實行分類管理,連續兩年未完成目標的人員,給予降級或辭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