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數據存算基礎設施體系
●去年12月,巴中市智算中心正式建成投運,算力規模達到每秒百萬億次
●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完成移動、電信政務云及聯通信創云等云資源一體化管理
●在數據中樞建設上,推動數據編目匯聚,強化基礎庫、主題庫、專題庫數據治理與分析,開展數據共享與開放
●在共性賦能平臺建設上,統一身份認證建設、視頻融合平臺建設、物聯中樞建設、城市AI平臺建設、城市CIM基礎平臺建設、數字資源管理平臺建設
數字巴中建設賦能智慧城市管理
●印發《數字巴中建設總體方案》,確定“1331”整體框架布局,構建“領導小組+工作專班+數據局+數據集團”工作體系,梳理搭建數字巴中標準規范體系
●基本完成巴政通即時通訊、音視頻會議、文件傳輸功能建設,完成“巴事辦”政務服務、智慧社區、電子社保卡功能建設,駕駛艙實現將城市運行平臺關鍵指標、事件進行便捷化、集約化展示
●推動數字巴中運行服務中心實體化運行,完成第一批城市生命體征411個指標歸集,推進“智慧房管”“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指標下鉆,持續構建態勢感知網
大力實施數字人才培育工程
●全市借鑒浙江“數字經濟強省”建設經驗,創新推出“專業能力提升培訓·周末選學”品牌,每周六固定開展“理論授課+場景訓”,5個縣(區)、巴中經開區、文旅示范區累計培訓干部2萬余人次
當前,在數字浪潮的推動下,一幅以數據為筆、以算力為墨的數字經濟畫卷正在巴中這片紅色熱土上徐徐展開。
以智算中心建設為產業基石、以智慧巴中建設為應用場景、以數字人才培育為智力支撐……站在新的起點,巴中緊扣時代脈搏,將數據存算產業鏈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努力建設川東北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1 智算筑基 算力引擎驅動產業升級
8月4日,記者走進巴中市智算中心看到,一排排服務器整齊排列,指示燈如星辰般閃爍,海量數據在這里匯聚、處理、流動。
去年12月,巴中市智算中心暨信創資源池開通活動舉行,標志著該高標準智算中心正式建成投運,為全市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作為數據存算產業鏈的“心臟”,這座總投資超億元的智算中心,采用國內領先的液冷技術,算力規模達到每秒百萬億次,不僅為全市企業提供了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更吸引了周邊地區的算力需求,成為川東北地區重要的算力樞紐。
“以前做大數據分析,企業得把數據送到成都、重慶處理,現在家門口就有高性能算力,不僅成本降低了,效率也得到極大提升。”中國電信巴中分公司有關負責人感嘆道。
智算中心的建成,改變了巴中“有數據無算力”的困境。如今,全市數據“存得下、跑得快、用得好”,為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應用提供了堅實支撐。
圍繞智算中心,全市正構建完整的數據存算基礎設施體系,逐步打造“數據一體化數字巴中底座”——
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完成移動、電信政務云及聯通信創云等云資源一體化管理;
在數據中樞建設上,推動數據編目匯聚,強化基礎庫、主題庫、專題庫數據治理與分析,開展數據共享與開放;
在共性賦能平臺建設上,統一身份認證建設、視頻融合平臺建設、物聯中樞建設、城市AI平臺建設、城市CIM基礎平臺建設、數字資源管理平臺建設。
2 智慧賦能 場景創新點亮城市生活
7月30日,走進位于巴中經開區的巴中市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智慧巴中低空飛行數據服務中心的顯示大屏上正集中展示全市空地一體化耕地保護情況。
屏幕上,左側區域清楚地標注了農業總產值、綜合農事服務員、戶籍和常住人口、耕地和空地等數據情況,右側智能看板巴中區域數字地圖上標注了全市低空監測點。
“我們中心通過低空交通空運管服、低空安全感知監管、低空無人值守系統智慧應用指揮調度云平臺系統,鏈接全市各委辦局PC終端,可集中監測林業、農業、水利等數據變動和作業人員生產現狀,有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全市企業群眾生產生活發展提供保障。”該公司副總經理何江介紹。
5月8日,巴中發展集團下屬二級企業巴中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記注冊,這標志著我市在低空經濟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透過這塊顯示大屏,便能清晰地看到“低空+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成果。
作為數據存算產業鏈的重要應用場景,一系列數字巴中建設舉措正高效賦能智慧城市管理——
印發《數字巴中建設總體方案》,確定“1331”整體框架布局,構建“領導小組+工作專班+數據局+數據集團”工作體系,梳理搭建數字巴中標準規范體系;
基本完成巴政通即時通訊、音視頻會議、文件傳輸功能建設,完成“巴事辦”政務服務、智慧社區、電子社保卡功能建設,駕駛艙實現將城市運行平臺關鍵指標、事件進行便捷化、集約化展示;
推動數字巴中運行服務中心實體化運行,完成第一批城市生命體征411個指標歸集,推進“智慧房管”“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指標下鉆,持續構建態勢感知網。
當下,可以見到:平昌縣西興鎮皇家山村的茶農輕觸手機,查看區塊鏈溯源數據;南江縣光霧山鎮的干部借助數字孿生系統模擬森林火情預警;巴州區白馬井社區網格員協助市民在“巴事辦”APP上僅需1分鐘便完成不動產查詢……
這些精準服務城市民生場景的背后,就是智慧巴中建設與數據存算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的成果。
3 人才筑基 智力源泉滋養發展沃土
數據存算產業鏈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撐。
“技術引進容易,人才適配最難。”市營商環境和數據局有關負責人坦言,老區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動力在“人”。
今年4月,以巴中干部數字化培訓為支點的變革正式拉開帷幕。在算力洪流與數據浪潮交織的時代坐標系中,全市干部用手中的數字化密鑰,正逐步破譯橫亙在革命老區面前的“數字天塹”。
得人才者得未來。既要培育掌握技術應用的執行者,更需鍛造將數字工具轉化為民生紅利的“最后一公里”落實者,這已成為全市上下推動數據存算產業鏈發展的共識。
近年來,全市大力實施數字人才培育工程,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智力活水。
全市借鑒浙江“數字經濟強省”建設經驗,創新推出“專業能力提升培訓·周末選學”品牌,每周六固定開展“理論授課+場景實訓”。5個縣(區)、巴中經開區、文旅示范區累計培訓干部2萬余人次,實現了從“政府推動”到“全民參與”。從開啟數據專員的“實戰突圍”、打通基層干部的“末梢貫通”,再到把課堂搬進“實戰一線”,當制度創新與數字基建產生化學反應,“數字紅區”同樣能孕育出新質生產力。
通過全鏈條賦能干部隊伍、系統性重塑治理架構、立體化培育數字生態,巴中這座紅色城市以刀刃向內的改革魄力,破解人才斷層、數據孤島、技術滯后等轉型痛點。
“我們不僅要培養會寫代碼的技術人員,更要培養懂業務、能創新的復合型人才。”市營商環境和數據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以數據存算產業發展為核心,全市正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努力建設川東北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巴中融媒記者 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