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平昌縣供銷社以做大新業務、做強傳統業務等措施,應對市場變化,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推動了供銷合作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賦能重組開新業。堅持“鞏固傳統強項、振興社辦工業、開發現代新業”拓展思路,對農產品購銷、農資網絡配送、煙花爆竹專銷等傳統經營項目,以擴渠道、優業態、轉方式、強監管等方式,推進高質量運行;社辦工業圍繞縣域農業產業開發農產品精、深加工,蜀茶秦巴茗蘭科技公司兩個生產廠實施“滿負荷運轉計劃”,上半年日均加工鮮葉4萬余斤,已生產優質茶12噸、大宗茶350噸,實現產值5400萬元;翰林酒業公司實施“高質量發展計劃”,創新小曲清香、大曲清香生產工藝,提高發酵期和窖藏期,酒體品質日臻完美,新出品的“君帝龍”價廉物美,備受歡迎,上半年創產值突破1000萬元;復合肥廠實施“土壤改良計劃”,加大土壤監測力度,使用無害元素和微量元素生產作物專用肥和產業特需肥,實現土壤元素“補充、調劑、轉換、提升”目標,上半年業務量突破5000噸。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項目實施“新業務爭創計劃”,成立農業社會化服務專業公司,組織基層供銷社有序開展耕種防收托管服務,服務規模突破3.46萬畝;“三社融合”發展實施“提質增效計劃”,建章立制,整合三方職能,強化基地建設,推進載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集體經濟收入,上半年收入突破20萬元的村7個。
二是搶占市場建體系。成立縣供銷社出資控股、基層社和相關涉農服務企業參股的“農博供銷農業社會化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以全托管、半托管、幫工等形式,開展農業生產耕種防收服務。按照供銷合作社組織全覆蓋目標和“縣龍頭、片中心、鎮骨架、村居綜合便民店”架構,大力推行直建、聯建、合建辦法,上半年恢復性改造片區鎮級供銷社3個、村居綜合便民店8個。全力實施綜合改革項目、大力培育服務功能,鎮龍供銷社利用閑置國有資產改造綜合樓一棟、鎮級骨架網點5個,結束“無資產、無網點、無業務”歷史;響灘供銷社在響灘鎮建成10個門面、1200平方米的“為農服務中心”,為“三農”再添新功能。
三是務農經營產業化。全力實施縣委縣政府與四川蜀茶實業集團戰略合作項目,切實履行茶葉產業經營主體責任,不斷完善“三社融合+蜀茶秦巴茗蘭”茶葉產業經營機制,接續科學改造生態有機茶園,在整合社會力量建立“茶葉產業共扶機制”上用心思,在提高鮮葉品質和產出上下功夫,在提升兩廠生產效能上做文章,在創名優品牌、推介推銷上用力氣,促進茶葉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上半年產出鮮葉3300余噸,達到高產園標準的80%。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項目,落實龍頭企業經理和基層供銷社主任負責制,建立“任務互補、實施互動、攻堅互幫”作業機制,同步推進春耕春種、夏收夏防項目工作,上半年已完成全年服務規模70%的目標。
四是高質發展強管理。業務管理圍繞集團經濟目標,完善“以本計酬、以利計獎、全獎全賠”考核機制,落實龍頭企業、經銷企業、經銷網店、經營人員目標負責制,營建“人人抓業務、人人有目標”企業環境,消滅虧本,不養閑人,把按勞分配原則落到實處。財務管理圍繞“不虧本原則”,立足全系統經營服務項目,建立“本量利過程控制”核算機制,精細到企業、到人頭。人事管理圍繞企業職能,建立“以崗定職、以職定人、以人定目標”管理機制,健全“積分考核辦法”,以積分定獎懲、定升降、定去留,真正調動職工能動性和創造性。
五是促進增長活機制。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以合作為基礎,以聯合為目標,建立供銷集團運行機制,不斷優化“縣供銷社主導、龍頭企業主謀、基層供銷社主營”經營模式,完善工業品集采分銷、農產品和再生資源分購集銷營銷辦法,以網絡運行規則、目標管理、綜合業務積分考核、工效掛鉤等制度實施監管,把“合作社”不合作、“聯合社”不聯合“一盤散沙”經營服務體制,轉變為集而不死、分而不亂“集團一盤棋”體制,系統優勢得以展現。上半年收購和生產農副產品6642萬元、配送生產資料18780噸、實現總銷售61643萬元,繼續保持10%以上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