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平昌縣屬宜茶縣,有“蜀茶最好品質”之稱。該縣把茶葉作為鄉村振興支柱產業,已在全縣14個鄉鎮種植綠茶20余萬畝,成為川東北地區新興茶葉產業大縣。由于后續投入、加工技術、市場銷路等因素制約,一方面,茶葉資源利用率低,畝均收益不到300元;另一方面,茶園管護不力,面積銳減,茶企無茶可收,運行艱難。為此,平昌縣供銷社主動擔責、積極賦能,以開門辦社、多方合作、貫通聚力等組織體制和發展機制,挽救性發展了鄉村振興產業,拓寬了蜀茶經營資源渠道和供銷社為農服務范圍。
一是一線貫通,優化產業投入機制。平昌縣社實施縣委、縣政府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戰略,堅持適時向上級社反饋縣域茶葉產業發展和縣供銷社參與茶葉產業經營信息,通過產業經營匯報、招商推介、邀請領導考察等系列牽線搭橋活動,該縣茶葉品質、種植規模、發展前景等有利因素引起省供銷社高度關注和重視,直接形成建立蜀茶平昌生產基地因果關系。通過省直企業的反復調研與論證、洽談與商議,于2020年7月,促成縣政府與省蜀茶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并正式簽訂《戰略投資合作協議》。四川省蜀茶實業發展公司以參股方式參與平昌縣茶葉產業發展后,為解決家族控股企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在縣供銷社的支持和配合下,對原企業實施了法律盡職調查和并購,重組四川省蜀茶實業發展公司占35%和平昌縣聯新商務服務公司占31%的股份的省縣直屬企業聯合控股的四川省蜀茶秦巴茗蘭科技公司。近年來,省縣兩級聯合控股企業,通過新購置和改造生產廠房、更新設備、預付產品定金、擔保借款等途徑,為平昌縣茶葉產業累計供應資金近5000萬元,使茶葉產業獲得高質量發展生命活力。
二是兩級合力,培鑄新質生產能力。省、縣供銷社聯合控股企業為建設茶葉產業龍頭企業,融資1500萬元,對邱家鎮石龍村優質茶生產廠進行規范改造,加固廠房,更新現代設備,增設生產線,改造成優質綠茶、紅茶生產廠,產能提升兩倍;在邱家鎮涼風社區,按照現代化生產標準和生產工藝新建一座兩條流水線大宗綠茶、紅茶、花茶生產廠。公司兩個生產基地占地150余畝,總資產6000余萬元,日加工鮮葉35噸、年生產成品茶2000噸以上,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產能保障。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改造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監督機構,建立董事會、監事會組織、議事、工作機制,規范了議事、決策、監督工作行為。圍繞“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建立經理機制和經理機構,健全職能管理和考核制度,推行部門工作職業經理制,把“家庭制”企業成功改造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為產業經營良性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產業一體化經營方式,落實產業環節分工協作制,縣供銷社系統負責生態茶園基地建設、組織原材料品控縣鎮村三級網格化管理,保障鮮葉目標供應;經銷機構負責指導茶園改造、管護技術和成品茶研發、保障產品質量和數量,建立省、市、縣和省外大中城市產品營銷網絡,組織產品目標銷售;省蜀茶實業發展公司發展成品茶“訂單”,開拓大宗產品批量銷路。2023年,蜀茶秦巴茗蘭科技有限公司實現茶葉總產值1.5億元,茶農人均實現產值10000元、純收入7500元,成為本縣茶葉產業龍頭企業。
三是“三社融合”,構筑穩固產業基地。為解決農民種茶回報少、企業生產無葉收矛盾,牢牢掌握產業資源,縣供銷社對全縣14個鎮62個涉茶村居茶園進行全面調研,與符合條件的茶園簽訂“三社融合”協議,納入托管范圍。中心基層社首先在“三社融合”茶園村居發起成立村居供銷社,吸收社員,按“三會制度”健全村居供銷社組織體系,建成茶葉產業實業載體,賦能鄉村振興產業,以新業主身份和土地托管業態,接管轄區全部茶園,使用現代設備推進標準化生產,組織產業源頭環節經營。中心基層供銷社投入資金和生產資料,占股50%;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以茶園生物資產入股,占股40%;茶葉專業合作社以茶葉生產管護技術入股,占股10%。經營利潤按“3322”機制分配,3成由三方按章程分配,3成留作村居供銷社發展基金,2成社員分紅,2成用于獎勵基金。目前,已建以茶葉產業為載體的村居供銷社8個,擁有社員1260人,托管茶園13450畝。去年8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全部扭虧為盈,其中兩個集體經濟合作社凈收益突破10萬元。
四是四方發力,落實產業聯扶機制。建立縣供銷社、鎮政府、蜀茶秦巴茗蘭科技公司、縣復合肥廠參與的“茶葉產業聯扶機制”,以“五方協議”的形式約定村級供銷社民主監管、鎮政府行政扶持、縣供銷社業務扶持、蜀茶秦巴茗蘭科技公司“產品訂單”扶持、縣復合肥廠“茶葉專用肥”扶持等保障措施。聯扶單位利用各自優勢資源,邀請國家第一批產業顧問組、“巴山優才”首批特聘專家等科研院所,職教機構、茶葉產業協會、龍頭企業技術部門聯合開辦培訓班,為村級供銷社培育和孵化茶葉種植、管護、機器采茶、制茶等精干科技人員830人,操作新設備、使用新工具、運用新技術,實施茶園規范管護;立足各基地茶苗生物現狀,分類指導實施重剪、深剪、臺刈和機采蓬面技術改造,完成全部托管茶園治老化、治病蟲害和標美化整治工程;有償匹配防旱防汛、管護、采摘等現代設備180臺(件),提供生產資料1500余噸。今年,村級社托管茶園迎來第一個高產年,月采頻率提高一輪、畝平輪采量提高10公斤,春、夏、秋茶全部得到利用,畝平鮮葉貢獻量提高到1000公斤。